來源:家長幫北京站 作者:liaipimao 2018-01-04 14:34:52
還有一件事需要單親家庭注意,作者召集了10個單親家庭,這些家長幾乎都帶著同一個表情,那就是長期焦慮、擔心、操勞所凝固出來的表情,她們甚至連發(fā)型都一樣,作者用一個詞來形容她們的表情:雕塑!是啊,生活無論多么艱辛,多么難,我們一定不要讓孩子也陷在我們不幸福家庭、婚姻的困苦之中!我也經(jīng)歷過離異、痛苦,但我從未將這些不幸傳遞給孩子,因此,孩子現(xiàn)在是樂天的狀態(tài),絲毫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那么我們到底該用什么樣的語言、語氣與表情來和孩子說話呢?要求就是:回到孩子不會說話以前的狀態(tài)。
還記得我們寶寶剛出生時的日子嗎?我們看著那張可愛的小臉,無論她哭他鬧,我們都不會和他們生氣、較真,總是耐心的、充滿母愛的去照顧他們,絕不會去也不可能去和他們講道理,只是應用了更多的語氣、表情來和他們表達、交流。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眼中的孩子變了,甚至有時很討厭,其實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只是我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不再有耐心。因此,我們現(xiàn)在就要找回那種狀態(tài)!那種只有無盡的愛的狀態(tài),優(yōu)點也愛,缺點也愛。
另外和語氣、表情相同重要的就是眼神,與上面所說的道理一樣。試驗中,媽媽和孩子對視往往不能超過3分鐘就因為不好意思而結束了,有10多對母子竟然在對視中默默流淚,是啊,他們這一對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有多久沒有仔細的看看孩子了?這種結果估計都是出現(xiàn)在較大的孩子和媽媽身上,我們一定也要注意,不要以為孩子大了,自己忙,就忽視了孩子的存在,充滿愛的眼神我覺得孩子一生都需要!
在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中還有幾點要注意:
1、狀態(tài),我們家長要達到一種狀態(tài),就是讓孩子在面對我們的時候想說話,而不是懶得說、害怕說、不愿意說。這就牽扯到每次孩子與我們說話時,我們對他們的關注和回應。這點很好理解,每次孩子和我們說話時,我們不要因為自己忙碌、心煩就對孩子代答不理、不當回事、聽到錯誤就嚴厲批評,如果總是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孩子逐漸緘口,所以,我們在孩子和我們訴說時一定要熱情、關注……記住,家長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將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我們冷淡,孩子對人、對生活、對學習也冷淡,我們熱情,孩子對……
2、夫妻之間的交流對孩子影響也很大,避免在孩子面前相互否定!因為那樣會使孩子的心靈紊亂,判斷正誤力紊亂,不知道該怎樣才對。
3、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在和孩子做溝通、交流時,一定不要就問題而說問題,解決時,甚至都不能觸碰這個問題。一定要找出孩子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根源!不要只看到問題表面,而是要看到問題后面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正確的解決問題。
4、還有就是和老師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對待老師反映孩子的問題時,首先應該學會的就是接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不好、學校不好。。。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看到:在和老師交流時,老師能夠感受到家長對老師辛苦付出的莫大感激和敬重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把教育通過老師傳遞給了孩子。
2011年6月3日:
二、父母的角色定位
教育要求父母做的并不多,其實就那么一丁點,就是在黑暗的時候,把自己的心里點亮,放在孩子生命的前方。
父母的角色定位應該支撐起孩子的心。你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如何對待別人。
父親要給孩子指出一條路,要孩子有路可走,父親提供的空間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母親則要內(nèi)心平和,滋養(yǎng)孩子內(nèi)在的‘德’,母親情緒的平和是對孩子有利的支撐。
父母要寬容,但寬容的目的不是無原則的放縱,而是幫助孩子實現(xiàn)理性的回歸。
孩子上升時,平和是支撐,孩子下降時,平和是一種承接。
媽媽的表情是孩子的天堂,媽媽的情緒時刻影響著孩子的情緒。有的成年人幾年不回家,一回家,全家都在,就母親不在,他卻感覺家里沒人,這就是母親的力量。
知識是以情感作為載體傳輸?shù)模⒆拥那榫w決定了知識接受的能力。母親的情感付出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起決定性作用。
父親、母親、孩子是一個概念,家是一個概念,父親不應該逐漸淡出家庭教育,如果家是一個學校,父親就是校長,母親就是班主任,如果家是一本書,父親就是目錄,母親就是里面章節(jié)的文字內(nèi)容。
母親的教育品質(zhì):就是棉花的品質(zhì):無形、有情、價值高貴;慈柔、溫暖。外面多么能干、堅強,回家也需回歸到這種狀態(tài)。
父親的教育品質(zhì):應具有鋼鐵的品質(zhì):有形、沉著和穩(wěn)重。他維系著孩子發(fā)展的方向。
家長的教育狀態(tài)是由孩子不同年齡段的不同需要決定的:從小學到高中,孩子之間競爭的第一要素是內(nèi)心的平靜;厭學的孩子拒絕的不是學習而是環(huán)境;家長不要人為的設計一些恐懼、壓力;教育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而不是限制。
家庭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1、培養(yǎng)責任心、責任感;2、培養(yǎng)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3、培養(yǎng)目標意識;4、培養(yǎng)習慣。責任的深度決定了孩子的承載能力,良知決定了孩子愛的延伸能力,兩者構成了孩子的生命空間。
孩子面前,你是保姆、你是管帶、你是法官,還是親愛的爸爸媽媽,父母角色的清晰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