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6 13:09:56
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
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教授幼兒一些身體練習的基本形式,是增進幼兒體質以及促進幼兒情緒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徑。它不是單純的技能傳授,也不同于一般的身體鍛煉,而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在傳授幼兒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完善幼兒人格和個性,發(fā)展智力,更為終身健康打下基礎。
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發(fā)現(xiàn)我們在設計體育活動時,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1、較片面地理解體育教育的目標,上下來感覺未能全面發(fā)展幼兒的能力,活動中往往偏重視幼兒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容易忽視對幼兒道德情感、個性、社會性的教育。2、體育活動訓練化、機械化,總是以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正確方法”的傳授者,沒能實現(xiàn)幼兒主動、快樂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3、活動內容的設計缺乏科學形,從而造成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不濃和運動量不足。
現(xiàn)就這些原因及認識,也來談談體育活動的設計:
一、關于活動目標的設計
1.幼兒的各年齡(各年級)階段目標是制訂該年級階段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目標的主要依據(jù)。年級階段的目標是通過該年級幼兒所開展的一個個具體的體育活動來實現(xiàn)的,因此,在制定每一個具體的活動目標時,應該和該年齡目標相一致。例如:小班變換方向跑的要求是幼兒能沿場地周圍跑,那么教學活動目標的制訂就不能超出這個水平,否則容易使幼兒造成身心疲憊,對體育活動失去興趣和信心,得不償失。
2.體育活動的具體內容和形式是制訂活動目標的直接依據(jù)。一般來說,活動內容不同,則活動形式也不同,而活動內容和形式的不同,往往會使活動的價值(目標)也不同。例如:以探索體育器械或玩具的玩法為主的教學活動,其目標往往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通過模仿角色以游戲形式組織的教學活動,在增強幼兒體質的同時日標更強調讓幼兒體驗各種情緒或情感;而那些直接進行活動練習的教學活動(如學習新操、練習隊列),則把目標定位在掌握動作要領上;還有以兩人游戲、三人游戲、集體游戲之類的教學活動,目標總離不開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習慣等等方面。
3.上一次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是制訂下次活動目標的重要依據(jù)。這是根據(jù)體育活動應遵守的循序漸進原則和從實際出發(fā)原則而提出來的。人們對知識和技能的認識和掌握都是從低到高,從未知到已知,從少到多逐漸提高的。因此,了解幼兒已有實際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了解幼兒對上次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再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復習鞏固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要求,或增加新的較難的活動內容。
二、活動內容的設計
1.首先應考慮內容對目標的貢獻率。在設計活動內容時,要考慮目標的需要,要從目標引發(fā)到教學內容選擇上,這是很有好處和符合邏輯的。首先是目標設計得要合理,再考慮活動內容的難易程度及目標實現(xiàn)的可能性。如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存在著問題,就要再返回到目標的設計上來,檢驗修正目標,使目標設計更合理;或者重新選擇活動內容,使內容更好地為目標服務。
2.其次要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其自身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因而學齡兒童或成人進行的體育活動內容不適合幼兒,即使有類似的活動項目,也不能有相同的要求。例如:打籃球,成人籃球有“三步上籃”的基本要求,而幼兒學習籃球的話,是不可能達到要求的,教師必須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重新制定。一般地,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體育活動的難度和要求也要逐步提高,而目標的不同也直接影響到內容的選擇。
3.再次要考慮活動課時與場地器材。在設計活動內容時,考慮活動的課時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幼兒園的體育教學活動一般是一周一次,每次時間約30分鐘左右。怎樣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體育活動、傳授幼兒知識和技能,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其活動內容的選擇顯得甚為重要。既不能太通俗又不能太脫離實際,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高不可攀,那就要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基礎性、實用性和可行性的活動內容。還要考慮到場地器材的現(xiàn)實條件。有些幼兒園活動場地小,器械種類和數(shù)量也不多,這就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廢棄物品,如利用小板凳、桌子、米袋、報紙、垃圾袋、硬紙板以及廢棄果奶瓶、易拉罐、長統(tǒng)襪等物品進行教學。
三、活動方法的設計
在設計活動時,還應注意方法的科學性。我們可以根據(jù)知識內容的性質和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選用不同的方法。方法的選用是否科學關系到教學目標實施效果的優(yōu)劣。幼兒體育活動的教學方法除了《幼兒體育教學法》中所介紹的講解示范法、練習法、比賽法、游戲法等等外,在平時的教學中還總結出了一下幾點
1.主動探索法。主動探索法是教師提供活動材料或利用語言提示,引導幼兒主動去發(fā)現(xiàn)玩法,然后請幼兒示范自己的玩法,最后經教師指導練習鞏固動作。這種方法注重以“兒童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感覺活動的輕松性、愉快性,真正形成“快樂體育”的理念,適合現(xiàn)今體育教改方向。
2.非言語指導法。非語言指導法的基本原理是心里暗示,是指教師利用表情、動作、手勢等手段組織和指導幼兒學習和練習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明確性、清楚性,同時還可以與語言指導法相結合,起到補充的作用。
3.榜樣激勵法。一是教師的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率對幼兒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對幼兒個性和良好品質的形成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所以教師的榜樣作用不可忽視。二是同伴的影響作用。幼兒的能力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所以幼兒在活動時,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幼兒相互交流,使能力弱的幼兒在得到他人啟發(fā)的同時獲得成功,以增強自信心。
4.兒歌輔助法。兒歌輔助法就是把動作的基本要領或游戲規(guī)則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教給幼兒,使幼兒在理解兒歌的同時記憶了動作的要領或游戲的規(guī)則。這種方法比較生動、形象,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也容易掌握。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