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6-06 11:17:05
成語解釋: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貪圖私利;使人頭腦發(fā)昏;甚至失去理智。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贊》:“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
成語繁體:利令智昬
成語簡拼:LLZH
成語注音:ㄌ一ˋ ㄌ一ㄥˋ ㄓˋ ㄏㄨ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利令智昏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昏,不能讀作“yūn”。
成語辨形:利,不能寫作“立”;智,不能寫作“知”。
成語辨析:利令智昏和“見利忘義”;都含有“為私利而做事”的意思。有時可通用。但利令智昏偏重于“智昏”;即頭腦發(fā)昏的意思;而“見利忘義”偏重于“忘義”;“忘掉道義”。
近義詞:見利忘義、利欲熏心
反義詞:見利思義、舍生取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