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23 15:11:11
以自我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表現,不反思自己,只想改變孩子,更不懂得從孩子身上接納和吸收鮮活的力量,沒有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最后的親子關系往往是不容樂觀的。
那些曾經有著相當威信的父母在某一天突然發(fā)現自己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變了,自己在孩子身上寄托的愿望在瞬間落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了。
父母對于孩子,有著本能而深沉的愛,然而,在這種愛里,時常會參雜個人的欲望。把孩子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在孩子身上寄托著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甚至讓孩子來背負自己的功利與虛榮……
而當希望落空,孩子漸行漸遠,父母會有難言的失落與哀傷。
多少父母在綁架孩子的過程中,漸漸迷失了自己。
這種親子關系的紐帶,到最后往往是血緣、責任、道德,而非愛。
啾啾常說:“我長大了也要和你們住一起,我要一直和你們住一起。”因為我永遠愛你,所以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啾啾對愛最單純的理解。
我很高興啾啾能有“想要和愛的人永遠在一起”這樣的美好愿望,彼此相親相愛,這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第一步。
然而,在愛的課程里,除了“在一起”,還有“愛與別離”、“愛與自由”的內容。
什么是愛?如果溝通的雙方有長期的良性溝通,形成了相互的依賴和扶助,讓雙方都能夠獲得安全感并增強幸福感,那么,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叫愛。所以真正的愛是自由的,是令雙方都感到愉悅的,它不會成為一種羈絆。
再小的孩子,我們都要承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最好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獨立人格,讓他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為自己做主。而父母的廣闊的愛,是孩子追求自己幸福的后盾,因為有著童年時代就開始積累的親子之愛,無論孩子走到哪里,心底總有一個角落可以溫暖自己。
有一天,啾啾對我說:“你是我和爸爸的,我是你和爸爸的,爸爸是我們倆的。”能這么說真不錯,只有彼此相愛,才能彼此歸屬。
但是有一天,他終將知道,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終將做回自己。有一天,他也會明白我跟他說過的話:“如果一個人的愛足夠大,那么它就像天空一樣,會給你包容和自由,你可以像一朵白云一樣在愛里自由漂浮,也可以像一只小鳥一樣任意翱翔。”
我也希望當他在一個人展翅翱翔的時候,心底還會響起自己幼兒時期對媽媽說過的話:“我把你放在我的心里,當我想你的時候,我就不孤獨了。”
即便不在身邊,也能溫暖彼此。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