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16 14:05:11
比如,有的父母,孩子有一點沒守秩序就很焦躁。潛意識的基礎認知是:失控很危險。而更早的來源是父母自己的童年:稍不規(guī)矩就被嚴厲責罰。由于自己兒時的自由灑脫沒有被溫柔以對,于是負面看待自由灑脫,不能溫柔以對。
我們盡量每次在尋找對策之前先要問自己:讓我情緒有巨大反應的到底是哪一點?這代表了我什么樣的基礎認知?這樣的認知是合理的嗎?孩子不愿意循規(guī)蹈矩真的有那么嚴重的后果嗎?
也許,什么糟糕的結果都沒有,只是我們的恐懼來源于童年被責備的經(jīng)歷。
這是育兒中最重要的一步——育己。通過觀察自己和孩子的互動反應,觀察自己的情緒,能夠讓我們自己達到更好的自我認知。
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塑造記憶?茖W家認為:回憶是一種主動構建。記憶是一個過程,它每次被重新回憶的時候都會被重新建構。
無論過去是正面還是負面,我們都可以積極重建過往經(jīng)歷,相信過去的一切造就了今天這樣一個成熟穩(wěn)定、為自己負責的自我。從記憶中走出來,對孩子也會少一點焦慮。
孩子的情緒,是他拼盡全力
捍衛(wèi)自己的小小意愿
對于人腦而言,情緒是一種信號,就像電腦的警示,提醒我們?nèi)プ⒁庥惺裁吹胤接袉栴}。許多沖突并不是誰的錯,只是我們沒有理解孩子的情緒語言。
孩子通過自己的眼睛來觀察世界。
他不懂得對事情進行全盤的綜合考慮,也不知道要將事情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他不會深思熟慮,一旦有了情緒反應,就會立即受情緒控制而無法逃脫。哭泣、喊叫、顫抖都是他表達痛苦、緩解壓力和重新獲得內(nèi)在力量的方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