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家長幫 2017-09-22 04:00:02
今天為大家準備了北京外國語實驗學校的李赫敏老師寫的文章,一起來聽聽她對樂高的看法和心得吧。
作為一名在職小學教師,平日接觸最多的就是孩子,自己也有一個5歲半的兒子,接觸的孩子多了,自然而然會去做一些比較,也會領悟一些小小心得。這次受到邀請來說一說樂高教育,那我就從我個人的理解說一些拙見,希望可以給寶爸寶媽們一些啟發(fā)。
體驗樂高西式教育?我有一些失望
兒子4歲的時候,由于周圍朋友都給孩子報了樂高課,我也十分認同樂高式的玩樂對孩子的重要性,孩子也愛玩,所以我也就隨大流在家里附近給孩子報了一年的樂高課程。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習,有些問題讓我越發(fā)覺得別扭,作為一名小學老師的我,不得不去深入思考一些背后的邏輯。
西式教育在中國是否“淪陷”,改裝成“灌輸知識”的中國特色?
印象中樂高應該就是在玩中鍛煉孩子各種能力的,其中我個人比較關注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為自己是老師的緣故,知道孩子到了小學要面臨中國式的“束縛”,所以標榜西式教育的樂高俱樂部被我寄予了比較大的期望。
但我發(fā)現(xiàn)在兒子的俱樂部里,每一節(jié)課所有孩子搭建的作品都是一樣的,孩子都是跟著老師一步一步搭建,這讓我很好奇,不禁要問,這會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嗎?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他真的自己動腦了嗎?
課程體系內容是否會“拔苗助長”?
相對于國外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來講,中國的孩子似乎從出生就處于一個非常“急”的環(huán)境里,2歲背唐詩,3歲背乘法口訣的神童比比皆是。我們的機器人課也不能落后,也得“急”。在兒子的課堂里,老師板書工整的寫著離心力、加速度、動能這些讓我看了都心里發(fā)慌的詞(文科生,請大家見諒),似乎課堂里上課不是一群5、6歲的孩子,而是一群初中生(腦中極力回憶這些概念為哪般-_-)。好奇之下查閱了樂高英文原版的課程體系,原來這些概念的確是有提到的,但也僅僅是讓孩子理解現(xiàn)象,并且適用年齡寫著10+,而我的兒子才4歲呀。
一個還不會寫自己名字,加法還不會的年紀,我們的期許是希望可以動手動腦,觀察和構造這個世界,而不是讓孩子掌握一項技能,一味的強調灌輸知識,顯然欠缺妥當。
回歸家庭,我們自己在家邊玩邊學
當然還有錢的問題,每年一萬多的學費,對于中國廣大的普通家庭來說并不是小數(shù)字。另外還有老師頻繁更換,沒時間接送孩子,上課時間太短(每周只有90分鐘),無法滿足孩子興趣和達到鍛煉孩子能力的效果等等吧,這些矛盾的累積,最終導致我第二年沒有給孩子續(xù)費。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遇到了在家學習樂高的理念。
買了一套優(yōu)比工程師在家學習機器人的課,他們提供課程內容,讓孩子在家里學習,有搭建卡牌來描述課程目標和作品示范圖,孩子不會的時候也可以看視頻教程指導。這樣一來,孩子玩的時間更加充裕,也不需要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搭建,空間更大,而且省錢、省去了接送,甚合我意。
兒子的好玩具,媽媽的好工具
至此,兒子每天在家都要搭建一段時間。對兒子來講,樂高就是他的整個世界。而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工具,樂高可以讓我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手段得到發(fā)揮。而這些理念和手段之所以能夠得以實現(xiàn),都源自于孩子對樂高濃厚的興趣。
獨立思考,成功人生的基石
“媽媽,你去忙吧,我自己玩”在我聽到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作為媽媽的我似乎有一種想要流淚的沖動。要知道從小兒子玩任何東西都是幾分鐘熱度,很難專注的做什么事情超過15分鐘,更多的時候是纏著我,我也一直苦于沒有找到一個項目能夠讓孩子專注的去獨立玩耍。而對于這一點,我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孩子不會獨立玩耍,不會獨立去思考,以后肯定也沒有辦法很好的獨自去面對學習,甚至是獨自去面對人生挫折。沒想到,樂高做到了,如果不是我限制時間,孩子甚至可以一整晚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停的去思考,去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而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想要孩子聰明,唯一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充分的去思考,去動腦,沒有其他捷徑。
韌性,一個靠譜的人,一個靠譜的人生
你身邊是否有讓人覺得很靠譜的人,如果他考試失利了,你會知道他下次一定會考好;如果他失敗了,你會理所當然相信他一定會東山再起;如果他“路遇險途”,你也會很自然的期待他什么時間會“披荊斬棘”度過一切難關。而這種韌性,這種面對挫折,面對失敗的能力,對于孩子來講,沒有比在玩中去磨練更好的途徑了。
孩子在搭建作品時遇到任何難處,我都會讓他獨立去嘗試解決,看著兒子抓耳撓腮的小樣子,很多次幾近到了放棄的邊緣,但由于玩耍的強勁動力和我及時的鼓勵,兒子似乎每次都能找到方式去處理、去解決,這讓我十分欣喜。慢慢的兒子似乎不再去依賴我,而是遇到困難首先想著自己去想辦法,并不是遇到問題就依賴媽媽這個“小拐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進步。
這里也不得不承認優(yōu)比工程師的課程設計很合理,作品都是源自于生活,讓孩子在生活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而這更好的促進了孩子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去思考生活中的現(xiàn)象。善觀察、愛動腦、愛思考,難道這不就是聰明孩子的特質嗎?
孩子從來不是上了什么學校,遇到什么老師而變得優(yōu)秀。
從一個老師的角度看樂高教育,對于3-8歲的孩子,創(chuàng)新意識、空間想象力和基礎動手動腦能力都是潛移默化鍛煉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自然會得到提高,不需要去刻意培養(yǎng)。
而利用樂高來鍛煉孩子善觀察、愛動腦、愛思考、遇到困難不放棄的韌性、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核心的基礎素質,在我看來,要比學習到任何的知識點都重要。說來慚愧,作為一個老師,不得不承認,這些核心素質都不是任何一個名師能夠教來的,我的很多優(yōu)秀學生,在沒來上學之前就已經(jīng)很優(yōu)秀,并非我的功勞?梢,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才是最至關重要的。
所以,為人父母,請不要試圖將教育孩子的重任拋給學校和老師,利用好手邊的工具,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