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09-12 19:17:58
2、在游戲活動中教給基本的技能與技巧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運用幼兒游戲自主自愿的特點,將愛心貫穿于游戲中,誘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娛樂中愉快地體驗愛心行動。在活動中,教師就調(diào)動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致,并能同其他幼兒一起游戲,共同使用玩具,比較穩(wěn)定地相互交往,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友好情感,友愛行為。利用游戲進行教育,最有利的就是讓孩子“置換角色”,就是讓孩子去感受別人的酸甜苦辣,讓孩子體驗不幸者的感受,從而讓孩子獻出自己的愛。例如在角色游戲中,通過玩娃娃家,扮演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從而對媽媽產(chǎn)生敬愛之情。
教師還應教給幼兒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安慰助人的技巧。正確的交往技能,能使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萌發(fā)關愛之心。然而有了關愛之心,并不一定能產(chǎn)生良好的安慰助人行為。由于自我化的作祟,幼兒也許會好心辦壞事。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討論、歌舞等形式,教授幼兒一些安慰別人的語言和方法,助人技巧的要領。
三、在家園配合中進行愛心教育
綱要中提出:家園密切的合作,步調(diào)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幼兒園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社會和幼兒園無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戀的是家庭,最親近的是父母,最愛做的是游戲,關鍵時刻配合幼兒園共同教育,會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教師應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如家訪、電話、便條、家長會等,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配合,積極宣傳愛心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防止“一個寶寶兩個樣”的現(xiàn)象。常言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顯著特征,就是潛移默化的熏陶。父母應從家庭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孩子身心發(fā)育的特點,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從點滴抓起,循循善誘,以情導行,以事明理,寓教于樂,對孩子進行生動的滲透性的愛心啟蒙教育。有這樣一個事例:孩子對媽媽說:“爸爸和我一樣,也喜歡看動畫片。”媽媽笑著對孩子說:“你爸爸本來不喜歡看動畫片,但為了讓你高高興興看動畫片,他就不看其他節(jié)目了,你爸爸就是這樣,遇到事情總是先替別人著想,然后才考慮自己,你可要向爸爸學習!”我想,這就是自然生動的愛心啟蒙教育。
由于幼兒的道德發(fā)展處在他律階段,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因此,他們對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說教,難以理解,而利用具體形象的榜樣力量去教育影響幼兒,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長與左鄰右舍的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對弱者的同情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使他們產(chǎn)生與人友好相處、具有同情心的情感。
家長在注重榜樣力量的同時,還應給孩子愛的機會。對于成人來說,接受孩子的愛是快樂的、幸福的;對于孩子來說,給予別人愛,別人能理解、能接受,比接受成人的愛更快樂!遺憾的是,多數(shù)家長只知道為孩子奉獻愛,卻壟斷了孩子愛的機會,愛的權力。不妨放開你的手,讓孩子幫幫你,,讓他們有愛別人的機會。父母生病了,讓孩子來照料;父母下班累了,讓孩子多幫忙些家務……讓孩子在被人愛的同時感受溫暖、快樂,并由此學會愛別,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家園配合進行愛心教育,讓幼兒擁有健康的人格,珍貴的愛心。
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zhì)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過教育把孩子從自然人培養(yǎng)成為懂得愛、珍惜愛、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擁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讓我們把愛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顆愛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