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09-11-24 00:26:18
2.建立平等師生關系
1)建立師生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有義務感和責任心的,善良而堅定的、溫厚而嚴格的、熱愛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惡行為的真正的公民,我們就應該真誠地對待他們。"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作為一種潛在的動力機制,對人的言行具有激勵、誘發(fā)和調(diào)節(jié)的重要功能。班主任必須注意以情育情,以情動人,充分發(fā)揮情感在班級管理中的感染、激勵作用,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愛是教育的基礎。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教師要讓他相信教師是愛他的,而愛又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礎上的。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他們感到恐懼和不知所措,他們此時心里最需要的不是指責與批評,而是關愛。作為班主任,首先是從感情上關心他們,從心理上鼓勵他們,讓他們勇敢地去面對發(fā)生的一切,讓孩子們用心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信任,才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改正。此時教師是朋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把它當成孩子去關心、呵護,從物質(zhì)上、精神上給予幫助。此時教師是慈母。
當學生做錯事時,正是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此時教師不但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真誠的心靈幫助遠比簡單說教所達到的教育效果好,做為一名教師,首先應進行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搞清事件的來龍去脈,不要過早簡單的下結(jié)論,以免使孩子受到心理損傷,在弄清事實后,應取得犯錯學生的信任,使他能夠把教師視作知心人,愿意將他內(nèi)心展現(xiàn)在教師面前,滿足他的傾訴需要,以使其忐忑不安地心得以解脫,至此只能說老師有了一個好的開頭,接下來需要一步步地幫助學生改掉錯誤,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入情入理的教育,最關鍵的一關是嚴防反復,一時改錯不算改,學生永遠歸于正路才應是教師教育任務的最終目的。
對于那些生活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關懷備至,這些學生往往羞與為人道,有一些的自卑感,作為老師應通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到班中這樣的學生,全面了解其家庭環(huán)境;深入了解其性格特征,用交心的方法讓他們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以實現(xiàn)與其溝通,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為他們提供有益、有效的幫助,引導他們走出狹隘的個人世界,參與到生活中來,并逐步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用自己的愛去溫暖更多的需要陽光的心靈。
"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師的愛是博大的、無私的,他產(chǎn)生出的教育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可以使孩子受益終生。
。玻┌l(fā)揮榜樣效應
兒童品德形成的社會學習理論,為我們深入理解榜樣教育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社會學習理論是行為主義心理學關于兒童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一種理論。這種理論創(chuàng)立者美國心理學加班都拉認為:人的行為是由個體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人固然受環(huán)境的影響,但人同時也能主動解釋和影響環(huán)境。
人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就是觀察學習。所謂觀察學習是指通過他人行為而學習得復雜行為的過程。被觀察學習的對象叫榜樣,有三類:一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如親友;二是影視中的人物形象;三是符號模型,即文藝作品中所描寫的人物行為特征。
觀察學習的基本過程是模仿和認同。模仿是學生對榜樣行為的仿效、復制,它可以使學生學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新行為,也可以使原有潛伏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還可以使原有的行為習慣化或改變已有的行為習慣。認同是深層的模仿,是學習行為的內(nèi)化過程。它不再單純重復榜樣的行為,而是學習榜樣內(nèi)在的品質(zhì)。模仿的行為經(jīng)過認同就構(gòu)成個性的品質(zhì)。
看到他人受到表揚
希望自己也受到表揚35人95%無所謂1人2.7%不想受到表揚1人2.7%
你是否愿意向榜樣學習?愿意31人8.9%不愿意1人2.7%不能保證堅持5人13.5%
可見利用榜樣對學生進行教育,或組織學生向榜樣學習,是實現(xiàn)學生思想品德社會化的基本方法和形式。榜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榜樣有助于增進學生的道德情感;榜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道德意志;榜樣有助于養(yǎng)成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自己身邊模范人物的行為、事跡在小學生中往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也可以把班內(nèi)在某一方面做得好的學生作為榜樣。他們年齡相仿,每天生活、學習在一起,這樣的榜樣會更生動,更真實,更具體。另外,我們教師的示范作用在教育學生過程也可以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崇高的形象,我們的言談舉止、道德品質(zhì)、為人處事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平時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我們自已首先要做到,要給學生做出示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按老師的要求做好生活和學習中的每一件事。3)運用賞識教育
賞,含欣賞贊美之意;識,是肯定認可。賞識教育就是通過激勵,表揚手段,肯定優(yōu)點、長處,鼓勵學生不斷追求成功。
成功在學生學習重的作用很大。成功動機是指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中力求獲得成功的動機,包括認識內(nèi)驅(qū)力、自我提高內(nèi)驅(qū)力、及附屬內(nèi)驅(qū)力。從這個角度看,賞識教育就是通過教師賞識學生,使學生感到自己的行為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和贊揚,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激勵功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激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學生在教師和同學的贊許和認可中增強了一種自信心,增強了一種成功動機,滿意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這就是賞識教育所起到的激勵作用。
、儋p識集體形成向心力
一個集體沒有和諧的氣氛,沒有師生間的默契,就很難具有向心力。而營造和諧氣氛的前提是得到集體的認可,得到學生的信任。這就需要教師融于集體之中,成為集體的一員,發(fā)現(xiàn)這個集體所具有的一點一滴的閃光之處,并給與充分肯定。學生會對老師肯定的一點達成共識,而且會盡力做得更好。在此基礎上再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學生會為了繼續(xù)得到認可而努力去做,集體的向心力也就形成了。
、谫p識個別融入集體
對于學習、紀律比較差的學生恰當運用賞識教育可以起到較好效果。
A.淡化個別,肯定優(yōu)點。在教師頭腦中,沒有個別的學生。要相信每一名學生的身上都有值得肯定之處,他們在期待著得到教師的認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去觀察學生,把他們看作集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他們的優(yōu)點給與一一肯定。
B.解決問題,一分為二。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教師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就這件事要肯定他做得對的地方,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點,而做得不對的要嚴肅指出。
C.承認差異,允許反復。這些學生在取得很大進步時,也會有反復的現(xiàn)象,這是很正常的。當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首先是對他取得的一連串進步給與肯定,在此基礎上對此時進行分析。這樣轉(zhuǎn)換教育角度,使學生在得到認可的基礎上接受教育,更加易于接受,也更易于收到好的效果。
四、效果
(一)改善關系提高教育效果
通過實踐,我們感到堅持正面教育,可以改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的內(nèi)化,提高教育效果。
我們不難看出,強制的要求和簡單的批評,雖然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在短時間內(nèi)也會受到一定效果,但收效是單一的,不具備持久性,因為這種教育之表面的。而采用樹立典型和表揚法可以使學生的自覺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形成教育的內(nèi)化。
。ǘ┑玫郊议L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調(diào)查中顯示,實施正面教育前后家長對教師的滿意率明顯提高,學校教育只有得到家長的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
五、今后構(gòu)想
思想教育工作本身要不斷改進方法,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提高實效性。思想教育工作必須遵循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道德認知發(fā)展水平和思想品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做到循序漸進、生動活潑;不但要以理服人,而且還要以情感人;要在各學科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強的魚的滲透;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jīng)驗;在堅持正面教育的同時,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消極現(xiàn)象,培養(yǎng)和增強他們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當前特別要重視師德建設,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對學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深遠的。
正向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關健要與我們的教學實際相結(jié)合,根據(jù)不同學生和不同情況選擇最恰當?shù)姆椒,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正確地運用正面教育的各種方法,多給學生一些善意的微笑、一些關愛的眼神、一些溫暖的話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滿自信地學習、生活和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