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05 13:54:14
導讀:在中國,經歷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之后,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到了現代社會,中國的家長仍將學習作為獲取尊嚴、地位和“光宗耀祖”的主要手段。讀書與富貴利祿緊密結合、考試分數決定成敗的社會現實,促使中國家長將學習成績看得高于一切。
幼兒做事能力是指幼兒能夠用雙手直接或間接操縱一定工具獨立完成與生活、游戲相關的一些活動的能力。這種能力離不開手和身體的動作及兩者的相互協調,因此幼兒做事能力與動作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影響個體動作發(fā)展的因素包括生理成熟與生活環(huán)境兩個方面!1〕國內外學者對動作發(fā)展在生理成熟層面上已經進行了較充分的探討,并制訂了一系列動作發(fā)展常模和評估量表,〔2-5〕但對那些與特定文化相關的動作技能的發(fā)展特點、趨勢則缺乏研究!6〕近年來,在生態(tài)學研究思路的影響下,研究者日益認識到動作的發(fā)展是成熟與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家庭物理環(huán)境、父母的撫養(yǎng)等環(huán)境因素存在密切的聯系。〔7〕
本研究試圖將幼兒動作發(fā)展與特定的文化聯系起來,對中日韓三個國家幼兒做事能力和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作一跨文化比較研究,考察三個國家之間3~6歲幼兒做事能力以及幼兒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是否存在差異,幼兒做事能力與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是否相關,并進一步探討社會文化因素、父母撫養(yǎng)觀念對幼兒做事能力的影響。
中國、日本和韓國的834名幼兒家長接受了問卷調查,共獲得3~6歲幼兒有效樣本722份。其中中國218份,占30.2%,日本310份,占42.9%,韓國194份,占26.9%。722名幼兒中男性幼兒355名,占49.2%,女性幼兒367名,占50.8%。幼兒年齡分布為3~4歲的124名,占17.2%,4~5歲的281名,占38.9%,5~6歲的317名,占43.9%。研究者采用SPSS10.0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
一、結果與分析
1.幼兒做事能力的因素分析
研究者根據SPSS輸出結果中的成分矩陣,將20個項目聚成5個因子,它們的維度歸屬如下:第1個因子包括7項(第7、14、15、17、18、19、20項),反映的主要是在完成較復雜或較粗放的任務時雙手的協調性和力量,因此命名為粗大動作技能;第2個因子包括5項(第2、3、5、8、9項),反映的主要是幼兒對游戲對象的操縱能力,因此命名為操縱物體技能;第3個因子包括3項(第4、6、13項),其中兩項與筷子的使用有關,另一項是能正確握住鉛筆繪畫的能力,因此命名為精細動作技能;第4個因子包括3項(第11、12、16項),反映的主要是幼兒完成簡單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家庭事務的能力,因此命名為家務勞動技能;第5個因子包括2項(第1、10項),反映的主要是能按一定次序完成某項連續(xù)任務的能力,因此命名為連續(xù)動作技能。
2.中日韓三國幼兒做事能力的比較
。1)中日韓三國幼兒做事能力的總體比較
以國別為自變量對中日韓三國幼兒做事能力做方差分析,F值為8.093,P=0.000<0.01。進一步做國別變量在幼兒做事能力上的多重比較,結果見表1。
表1顯示中日、日韓幼兒做事能力差異顯著,而中韓幼兒差異不顯著。中國幼兒做事能力高于韓國,而韓國又高于日本。
(2)中日韓三國幼兒做事能力在五因子上的比較
中日韓三國幼兒在做事能力的五因子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國別變量在幼兒做事能力五因子上的多重比較結果見表2。
表2顯示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與日本相比較,中國幼兒的粗大動作技能、精細動作技能和連續(xù)動作技能均顯著高于日本幼兒,日本幼兒的操縱物體技能和家務勞動技能高于中國幼兒,但無顯著差異。中國與韓國相比較,中國幼兒的粗大動作技能和精細動作技能顯著高于韓國幼兒,家務勞動技能和連續(xù)動作技能雖略高于韓國幼兒,但未達到顯著性水平,操縱物體技能則顯著低于韓國幼兒。日本與韓國相比較,日本幼兒的粗大動作技能、操縱物體技能和連續(xù)動作技能顯著低于韓國幼兒,家務勞動技能顯著高于韓國幼兒,精細動作技能與韓國幼兒無顯著差異。
3.中日韓三國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期望的比較
以國別為自變量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中日韓三國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存在顯著差異(F=8.801,P=0.000<0.05)。進一步的多重比較見表3。
中日、日韓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存在顯著差異,而中韓家長差異不顯著。其中,日本家長的期望高于韓國家長,韓國家長又高于中國家長。
4.五因子上幼兒做事能力得分和家長期望得分的相關分析
幼兒做事能力得分和家長期望得分之間在五因子上有顯著相關,各個因子上幼兒做事能力得分和家長期望得分顯著相關(見表4中對角線)。
二、討論
1.幼兒做事能力發(fā)展水平和家長對此的教育期望的結果分析
本研究在幼兒做事能力和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期望的差異檢驗中得到了相同的結論,即中日、日韓差異顯著,而中韓差異不顯著。但多重比較的結果卻顯示:幼兒做事能力的高低與家長期望的高低完全相反。日本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期望最高,而日本幼兒做事能力得分最低。這個結論與相關事實存在矛盾。例如〔8〕,1992年8月,日本孩子與中國孩子在內蒙古共同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在夏令營的長途跋涉活動中,中國孩子的吃苦精神、做事能力和意志力遠遠落后于日本孩子。2005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日韓三國90名青少年組成的國際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又一次在內蒙古舉行,其間中國孩子的表現依然令人失望。
研究者分析了研究結果與現實出現矛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幼兒做事能力得分是家長評價的結果。因此,中介變量——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評價存在著基于不同期望的差異。幼兒做事能力的表現是客觀的,但日本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導致對幼兒做事能力評價過低;相反,中國家長對幼兒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幾乎沒有期望,所以對于即使是相同的幼兒做事能力的表現,也給出了較高的評價等級。韓國家長的期望水平和對幼兒做事能力的評價居于中間水平。
2.中日韓三國幼兒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期望異同的可能性原因探析
幼兒做事能力的發(fā)展不僅是機體自然成熟和經驗積累的結果,而且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社會文化傳統、家庭教育觀念等密切相關。
第一,經濟發(fā)展水平。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家長期望值的高低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即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也越高。日本和韓國經濟高度發(fā)達,生存競爭異常激烈,為了讓孩子長大后能夠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并成為強者,兩國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懷有較高的期望。中國的經濟雖然也在不斷發(fā)展,但在用人制度上唯“文憑”是論,對于實際能力的考察很少,再加上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中國家長輕視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不高自然不足為奇。
第二,社會文化傳統及家長的教育價值觀。中日韓三國雖然都有儒家傳統文化的淵源,但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社會文化傳統的不同和對外來文化采取的態(tài)度不同,導致教育價值觀上存在很大差異。
在中國,經歷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之后,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9〕到了現代社會,中國的家長仍將學習作為獲取尊嚴、地位和“光宗耀祖”的主要手段。讀書與富貴利祿緊密結合〔10〕、考試分數決定成敗的社會現實,促使中國家長將學習成績看得高于一切。張勉〔11〕對中日家庭教育內容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家長在研究者列出的8項家教內容中,把“注重子女取得好成績并獲得學歷教育”排在第二位,而日本家長則把此項排在最后,足見中國家長對學習成績的重視程度。因此,中國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比較低,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萬事大吉了。
日本是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火山眾多,地震頻繁。這樣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使日本國民生存危機強烈!12,13〕此外,日本不論是從一個國家還是種群的角度來看,都具備強烈的民族進取心!14〕生存意識、民族本性使日本人非常重視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yǎng)!15〕由此,日本家長比中國家長更關注幼兒做事能力的發(fā)展,并對幼兒做事能力抱有很高的期望。
韓國和中國一樣,也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16〕對學歷教育非常重視。但韓國比中國更易吸收外來先進的文化和思想,在教育觀念上,重視東方傳統的儒家文化和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的結合!17〕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韓國既傳承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核,又對外來文化進行了選擇、吸收、消化和融合。因此,韓國家長培養(yǎng)幼兒做事能力的思想觀念在逐漸增強,略高于中國家長,但還遠不及日本家長。
三、結論
1.本研究在幼兒做事能力和家長期望的差異檢驗中得到了相同的結論,即中日、日韓差異顯著,而中韓差異不顯著。多重比較的結果顯示:幼兒做事能力的高低和家長期望的高低完全相反。中國幼兒做事能力高于韓國幼兒,而韓國幼兒又高于日本幼兒;日本家長期望高于韓國家長,韓國家長又高于中國家長。中日韓三國幼兒做事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和家長期望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社會文化傳統及家長的教育價值觀密切相關。
2.幼兒做事能力得分與家長期望得分顯著相關。中日韓三國家長對幼兒做事能力的期望影響對幼兒做事能力的主觀評價。
參考文獻:
〔1〕〔7〕董奇,張紅川,陶沙.出生季節(jié)與嬰兒爬行動作的發(fā)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1):8-12.
〔2〕ABERNATHYB,SPARROWW.TheRiseandfallofdominantparadigmsinmotorbehaviorresearch〔C〕//SUMMERSJJ.(eds.)Approachtothestudyofmotorcontrolandlearning.Amsterdam:ElsevierScience,1992:3-43.
〔3〕BURTONAW,MILLERDE.Movementskillassessment〔M〕.USA:BraunBrumfield,1998:91-108.
〔4〕HOFSTENCV.Prospectivecontrol:Abasicaspectofactiondevelopment〔J〕.HumanDevelopment,1993,36:253-270.
〔5〕O’BRIENC,HAYESA.Normalandimpairedmotordevelopmenttheoryintopractice〔M〕.London:Chapman&Hall,1995:79-106.
〔6〕林磊,董奇,孫燕青.3~7歲兒童與成人筷子使用動作模式的比較研究〔J〕.心理學報,2001,33(3):213-237.
〔8〕佚名.中日韓三國青少年:中國孩子最怕吃苦〔N〕.南方都市報,2006-06-19.
〔9〕張丁乙.試論儒家文化對教育的負面影響〔J〕.教育探索,1999,(2):23.
〔10〕陳超群.從義利觀剖析孔子的教育哲學思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5,(1):53-59.
〔11〕張勉.中日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1996,(2):44-47.
〔12〕〔14〕紀流河.中日文化價值觀之比較〔J〕.環(huán)球頻道,2003,(1):184-185.
〔13〕高富.危機意識與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學論壇,2003,(1):29-31.
〔15〕山口順子.日本兒童的吃苦教育〔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04-04(7).
〔16〕鄭信哲.韓國經濟發(fā)展的文化教育背景〔J〕.當代韓國,1995,(1):12-13.
〔17〕王有煒,鄭漢華.韓國“弘益人間”理念對我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啟示〔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5):66-69.
來源:《幼兒教育》(教學科學版)2007.5
中國西北師范大學 周愛保 陳斌 日本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部 青柳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