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師大幼兒園 作者:汪京莉 田瑞清 2009-07-08 17:21:32
請來嘗一嘗
我們在樓道里擺好桌子,孩子們把做的食品放在桌子上,并放上些一次性盤子、勺子、叉子等,準(zhǔn)備家長接孩子時請他們品嘗。一些孩子自愿當(dāng)服務(wù)員,于是在吃完晚飯后他們穿上了圍裙。為了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和勇氣,我們要求“小服務(wù)員”自己向家長介紹做的各種食品,請家長來品嘗。一開始有的幼兒不敢說話,可是當(dāng)她看到其他小朋友的面前圍著那么多的叔叔阿姨的時候,她有些著急了。于是老師帶著一位家長來到她的身邊,請她把手里的食品送給叔叔吃,然后鼓勵她:“勇敢點,大家喜歡你做的吃的。”在老師和她媽媽的鼓勵下,她終于鼓起勇氣主動請了一位阿姨品嘗食品。這個孩子一直堅持到活動的最后,還和老師一起把裝食品的盒子放回了教室。家長們非常激動,有的對我們說:“真不敢想是孩子做的,看來我們低估了孩子。”
分析:對于小班幼兒,最能吸引他們的是吃和玩。在吃和玩的過程中幼兒學(xué)習(xí)了團、揉、壓扁等技能,通過蘋果的多種吃法幼兒也體會了一件事情有多種方法。同時,幼兒體驗了與他人分享的快樂;顒又泻⒆觽兎浅7e極主動,原因在于,我們結(jié)合秋游,把幼兒最感興趣的事物提取了出來,同時活動又是幼兒沒有做過的,他們感覺很新鮮。
二、蘋果除了可以吃還可以做什么
在蘋果食品制作后,班上還剩下一些蘋果,怎樣利用這一資源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幫助幼兒拓寬他們的思路呢?我們想先問問孩子們:“蘋果除了吃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孩子們說的都是與吃的有關(guān),老師就拿出了一個做好的蘋果娃娃,孩子看后受到啟發(fā),但有的幼兒說:“我不做蘋果娃娃,我想做蘋果貓。”
"蘋果娃娃"與"蘋果貓"
制作開始了,有的幼兒很有秩序地在蘋果上粘貼了娃娃的五官,有的幼兒選擇了一朵小花當(dāng)娃娃的嘴巴,她說:“娃娃有一個花嘴巴。”有的幼兒提出想給娃娃做帽子,老師就讓他自己去找材料,結(jié)果他找來一個果凍的盒子做帽子。其他幼兒看到后也去找,很快果凍盒沒有了,孩子們又選擇膠卷盒做帽子;膠卷盒沒有了,他們又找來牙膏盒,讓老師幫助剪斷盒子做帽子。提出做蘋果貓的孩子,在粘貼完五官后,找來兩個彩條貼在嘴的兩邊當(dāng)貓的胡子。
"蘋果一家人"
做完蘋果娃娃后,有幼兒還對蘋果的制作感興趣。一個孩子提出:“老師,我想做蘋果一家人,有爸爸、媽媽、孩子。”可這時班上已經(jīng)沒有蘋果了,老師想出一個用橡皮泥代替的辦法,讓幼兒自己來捏蘋果,制作蘋果一家人。老師找來許多彩泥,有的幼兒一下子就拿了一大塊,捏出一個大大的蘋果說:“看,我捏的蘋果爸爸。”其他幼兒聽了他的話,都紛紛說自己捏的是蘋果媽媽,蘋果姐姐......在幼兒初期分泥時老師沒有參與,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自己感受和體驗學(xué)習(xí)分析、比較大小。當(dāng)幼兒說“我還要做蘋果姐姐”時老師對他進行引導(dǎo):“如果你要做蘋果姐姐,這次的泥要比你剛才拿的泥大還是。”孩子看了看“蘋果爸爸”“蘋果媽媽”說:“小。”孩子們在自由氛圍中一邊制作一邊不斷創(chuàng)造,有的幼兒說:“我捏的是蘋果爸爸、媽媽、姐姐、姑姑、姑夫,還有蘋果寶寶。這是爸爸媽媽帶他們?nèi)ザ碉L(fēng)。”有的幼兒說:“我捏的是蘋果姐姐,這是雙胞胎,姐姐帶他們玩。”……
蘋果樹的故事
以上活動圍繞著秋游采摘展開,沒參加秋游的幼兒提出:“老師,我沒有去采摘,但我想著他們摘蘋果,我能畫。”有的幼兒說:“我也想畫和你一起摘蘋果。”于是,一部分孩子把對秋游的印象畫了出來,內(nèi)容主要是圍繞采摘蘋果的,老師還把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的語言記錄下來。孩子們的作品完成后,我們一起進行了分享。這時,老師和孩子都發(fā)現(xiàn)我們的作品太精彩了。于是,我們就想把幼兒的作品裝訂成一本精美的書,取名為“蘋果樹的故事”。結(jié)果,這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他們都想畫畫、做故事書。于是,孩子們在感受秋季特征和各自興趣的基礎(chǔ)上繪畫了不同的內(nèi)容,對孩子們的作品進行分類又形成了三個“秋天的故事”:“小樹葉的故事”“豐收了”“我和秋天的故事”。家長看后非常高興,主動為孩子們的故事書設(shè)計了封面。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