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劉綿綿 2009-07-01 22:26:45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幾乎每天都要用到這樣一句話“小朋友們好”。
是的,樸樸素素、簡簡單單的一句“小朋友們好!”,往往能從某些方面體現(xiàn)出幼兒教師的教育素質(zhì)和親和力。
親和力,原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結(jié)合成化合物時相互作用的力,現(xiàn)多指一個人在面對某些人、人群或某件事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親近感以及人們對其所表現(xiàn)出的親近感的認同、接受程度或支持程度,屬褒義(摘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
親和力在現(xiàn)代社交活動中或在與公眾交往、交流(如教育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幼兒園老師。眾所周知,幼兒園老師所面對的是年齡最小的一個受教育群體,他們大多未諳世事,卻又有著極高的求知欲。但基于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對教師在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往往直接關系到他們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因而,幼兒教師在教育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親和力從某種意義上講,便是幼兒人生成長路上第一階段的引導力和推動力,同時,親和力也是幼兒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體現(xiàn)。特別是在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全面提高幼兒園教育質(zhì)量、全面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教育素質(zhì),全面提高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親和力,對推行素質(zhì)教育、對幼兒的成長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親和力是教師素質(zhì)的體現(xiàn)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傳統(tǒng)教育觀念對教師的職責的定位,這句對中國式教育高度概括、于中國“教壇”上統(tǒng)治了1000多年的名言,在教育高度、全面發(fā)展的今天,已然顯得太過陳舊、太過嚴肅、太過“板著臉孔”,它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截然分開在高和低、居上和居下、主動和被動的不同地位上,它所欠缺的,正是當今授業(yè)者所必須具備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質(zhì)――親切感、親和力!
賦予教師神圣的“師道尊嚴”在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幼兒園教師中曾經(jīng)普遍存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面對幼兒提出的“稀奇古怪”卻又“妙趣橫生”的問題而“瞠目結(jié)舌”、“無言以對”時,我們是選擇“避而不答”還是以只言片語“搪塞了事”?抑或是拿出“師道尊嚴”來“息事寧人”?或者是以一個微笑、一份耐心再加上一份天真,與孩子們一同遨游于知識的海洋、一同分享學習的樂趣?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的教師面對這一情況時,生怕回答不上孩子們的“古怪問題”有損自己的光輝形象,因而常常采取回避、搪塞等方法。其實,這是極不好的一種做法,它在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同時,也在損害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形象。所以,當我們面對這一情況時,不妨反過來想――我們幼兒教師不過只是社會三十六行中的一行,不過只是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中扮演著自己特定的角色,誰又能是盡善盡美的,誰能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只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便可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放下“架子”,用微笑、用真誠、用愛心,于教學、生活中時時處處與孩子為友,甚至不恥下問;于課后卻又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拓寬知識面,進而使自己在孩子們面前成為禁得住問的“不倒翁”,于此所樹立起來之“師道尊嚴”方能“師運長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