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6-09 09:02:58
5.可治療小兒疝氣
原料:取母丁香適量。
制用法:將母丁香研成細末備用。每次取適量的母丁香細末將患兒的肚臍窩填滿,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并用膠布固定好。隔日換藥1次。一般用藥4—6次即可見效。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藥期間應(yīng)避免讓患兒患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病癥,同時應(yīng)讓患兒減少活動。
6.可治療小兒流涎癥
原料:取益智仁9克,車前子6克,甘草3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細末備用。
每次用藥時,將適量的藥末用少許食醋調(diào)成稀糊狀。將藥糊敷在患兒的肚臍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將其固定好。敷藥期間可間斷地用熱水袋熱敷肚臍處。每天換藥1次,一般3—5天即可見效。
7.可治療新生兒臍炎
原料:取云南白藥適量。
制用法:先用生理鹽水或新潔爾滅溶液將患兒臍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凈,然后,將云南白藥敷在患兒的肚臍處,并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再用繃帶將其包扎好。隔日換藥1次。一般用藥兩次即可痊愈。
8.可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原料:取杏仁、桃仁、生山梔、芒硝、大黃各6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細末備用。每次用藥時,將適量的藥末,用適量的面粉、雞蛋清調(diào)成糊狀。將藥糊敷在患兒的肚臍處。每天換藥1次。少數(shù)患兒在用藥后臍周的皮膚可能呈青紫色,此時不必停藥,仍可繼續(xù)用藥。一般在用藥3次后,即可見效。
9.可治療小兒盜汗
原料:取五倍子適量。
制用法:將五倍子研成細末備用。每晚臨睡前取適量的藥末用溫水調(diào)成軟面狀,然后,將藥面餅敷在患兒的肚臍處,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并用膠布固定,于第二日清晨將藥面餅除掉。每天換藥1次,一般3—5天即可見效。
10.可治療小兒睪丸鞘膜積液(睪丸的鞘膜囊內(nèi)有許多積液,睪丸成腫脹狀)
原料:取公丁香40克。
制用法:將公丁香研成細末備用。每次用藥前將患兒的臍周洗凈、擦干。然后,取公丁香粉2克敷在患兒的肚臍處,讓藥粉高于周圍的皮膚約0.2厘米,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并用膠布固定好。每隔兩天換藥1次,20天為1個療程。如第一個療程結(jié)束后,患兒的病情仍未痊愈,可間隔5—10天再進行第二個療程的治療。在治療期間應(yīng)盡量不讓患兒哭鬧和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療效。多數(shù)患兒在經(jīng)過2—3個療程的治療后,會收到明顯的療效。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